科技如何助力乡村振兴?重庆展示创新成果
科技如何助力乡村振兴?7月27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举行重庆现代农业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科技如何助力乡村振兴?7月27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举行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现场观摩会,汇集展示了粮经作物、农业装备、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资源环境、乡村经济和信息等多个学科的创新成果。
水稻优新品种展示。赵国淦摄
据了解,为解决重庆丘陵山地机械化种植水稻难度大,防治杂草的除草剂用量大等问题,重庆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李贤勇研究员带领的水稻研究团从全国各地搜集到近万份资源材料,选出能够在淹水条件下正常发芽的资源材料或者亲本,进而配组耐淹水新品种。从颗粒不收,到成功培育出整精米率高达65%以上的“神9优28”水稻品种,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与传统的人工插秧相比,这种淹水直播技术不仅省力省时,还可实现“以水压草”,减少除草剂的施用,有利于农业环保。
眼下正是玉米、大豆生长旺盛期,园区里金黄的玉米个大而颗粒饱满,玉米行间,种植的大豆也快到了成熟期。近年来,随着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试点,重庆可亩产玉米500公斤,大豆100公斤。综合亩产值约2000元,纯收益800元以上。
在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内的鱼菜共生AI工厂,可实现蔬菜单位面积产量高,年产量20吨/亩,养鱼密度100公斤/立方米,饵料系数降低20%,生长周期缩短1/2。此外,通过种养耦合全循环,蔬菜栽培氮肥全替代,每年还可节水节肥50%以上,整体节省劳动力80%以上。鱼菜共生AI 工厂以轻简化、模块化、标准化、高效化,搭建起“种养循环、绿色高效、资源节约、智能智慧”的种养模式,让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一体实现。
鱼菜共生AI工厂。赵国淦摄
据了解,重庆现代农业高科技园区作为重庆高新区的农业科技明珠,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在“鸡窝地”里谋“粮”策、“巴掌田”上出实招,加快了科技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提高了农产品的增值空间和商品转化率,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探索出丘陵山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近年来,在科技创新助力下,重庆农业锻长板补短板,涌现出连续两次打破国内冬油菜品种含油量最高纪录的“庆油3号”“庆油8号”,优质高产、绿色安全、轻简栽培水稻品种“神9优28”,全国辣椒市场8个辣椒代表品种行业用语之一的“艳椒”等一大批具有重庆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农业科技成果,助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8年的58.6%提升到2022年的62%,实现2022年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2012.05亿元,同比增长4.0%。
“下一步,重庆将持续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深化拓展实施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和服务在线化等智慧农业四大行动。”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书记、市农业农村委主任刘贵忠表示,重庆将重点开展丘陵山地智能农机装备、复杂气候地形农业遥感监测、图像识别与动植物生长模型研发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强国家数字农业区域创新分中心(西南)、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创建,深化拓展“数字农业+金融+保险”等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业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同时深入开展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数字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升服务数字农业发展能力。(周小平)
标签:
科技如何助力乡村振兴?7月27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举行重庆现代农业高
7月26日下午,由金华市发改委主办,义乌市发改局、义乌市机关事务局、
职教股延续近期涨势,截至发稿,中国东方教育(00667)涨3 86%,报3 23港
7月20日,2023“多彩中国云南行”应用新闻传播暑期融媒体实训营在云南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对北极燕鸥来说,“生命在于迁徙”。据美国物理学
在大运村里,中国传统文化随处可见。随着各代表团陆续入驻,医疗中心的
这些文物艺术品通过进博会回到中国---常玉、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
上海凯宝融资融券信息显示,2023年7月27日融资净偿还万元;融资余额亿
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慢慢从概念宣讲走向实战。27日,新壹科技发布
中新网北京7月28日电(记者卞立群)中国女足在澳大利亚的世界杯赛场上激